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

為什麼每天都在彈吉他,卻沒有進步的感覺?

        開始教學這幾年來,遇過很多學生都有這種情況。尤其是認真練了一、兩年,稍微有點程度的學生。

        讓我們從頭開始探討。

        大多數人入門的學習過程,大概就是爬個格子、建立按弦的手感,再來練點音階、練點基本和弦、幾套常用的刷法、指法,彈的穩些了,開始練點彈唱、一邊罵髒話一邊練封閉和弦指型,再來認識一些基礎樂理,學了幾個調的順階和弦指型,知道如何移調,怎麼使用移調夾。

        以上的基礎都建立完認真一點的人大概半年以內就可以搞定,懶惰一點的可能要一年以上,不管你是花多長時間完成這件事,其實也不用太在乎,畢竟能完成就表示你對這個樂器是有熱情的,熱情一直都是讓自己進步最大的動力。

        讓我們往好一點的方向想,以大學社團舉例。吉他社通常是很熱門的社團,大一報名的新生每學年可能都會有40~50人,甚至超過。但是學到封閉和弦的時候,很大的機率七成以上的人都GG了,吉他從此跟他們的人生再也沒有關係,到學年末繼續留社的通常不到十個人,這十個扣掉轉職當主唱的、單純享受社團氛圍來交朋友順便幫忙打雜的,還想認真練琴的人可能不到五個。

        換句話說,認真搞定常見的入門練習,還在苦惱為何學習沒有進展的人,千萬不要灰心。雖然我們很可能不會是萬中選一的天才,但至少我們已經是十中選一的人才了!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以上都不是重點,現在開始探討為何會有一直都沒有進步的感覺。上面提到的入門學習都有掌握住,對於愛唱歌的人,已經可以彈彈唱唱大部分的流行歌唱到爽了,如果是像我一樣唱歌難聽的人,可能就要一邊哭一邊硬幹六線譜變點演奏曲出來才更能感到成就感。

        入門的練習有兩個共通點:

1:不太需要動腦袋,主要就是讓身體、手指去習慣吉他的感覺。

2:進步的感覺非常明顯,砸時間去練習,成果馬上會回饋給你。

        剛上手基本練習,是最能享受吉他的樂趣的階段,畢竟之前的練習都很枯燥乏味,手還會痛痛Der,不每天唱到燒聲爽一下怎麼對得起自己?幹嘛繼續幹些很累又無聊的事?

        問題通常就出在這,學習吉他的路途遙遠漫長,基本練習練完以後的世界就不一樣了,很多時候動腦比動手重要,而且成果是慢慢的累積,不會像初學這麼明顯。

        很遺憾的,假設一天之中你有三小時可以彈吉他,如果這三個小時你彈的都是已經會的東西,你只是在玩耍而已,不是練習。練習就是要彈你不會的、不熟的,才叫做練習。很多人自己也感覺的出來這件事,但是又不想面對現實。

        開始想面對現實練些新玩意兒,拿起吉他調完音後,突然一陣迷惘,不知道接下來要幹嘛。明明會的東西很少,能練習的東西很多,卻不知道從何下手。

        遇到這種問題,請放下吉他冷靜一下,現在最需要的不是動手,而是動腦。而且這問題的答案最後只能靠自己找出來,沒有人能幫你決定你要成為怎麼樣的吉他手。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拿吉他想幹嘛?別人怎麼會知道你想幹嘛?

        很多人會迷惘通常是因為卡在"素材"取向的思考,可以練的東西太多了。

        例如:爬格子、爬音階、爬模進,跟節拍器練到120bpm的四連音、背些感覺比較屌的和弦、五聲音階、藍調音階、調式音階,或是硬K根本不知道派不派的上用場的樂理。

        以上東西練了當然會有派上用場的一天,但是如果只是這樣,通常還是會感到很空虛,手指能彈的東西越來越多了,樂理也越背越多了,卻沒有吉他變強的感覺。   

        我們換個方向來思考:假設明天你就要上台表演了,你是主角,而且是這輩子最後一場演出,你希望你在台上彈些什麼?如果想不出這個答案沒關係,可以試著慢慢探索自己真正想要的、喜歡的感覺是什麼。

        你想要彈Rock、飆很屌的Solo?還是彈唱自己寫的歌?還是彈fingerstyle?Funk?Blues?Jazz?之類的,吉他可以表現的東西很多,先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去多聽各種曲風,有一個方向之後,細節就會慢慢的呼之欲出,練習的素材也會開始派上用場。

        如果你想要彈的是Rock,上網查資料,或是拜師學藝,可能會發現你需要的是彈熟大小調五聲音階、藍調音階、經典搖滾技法、Cover喜歡的歌曲、練習Jam。持續了一陣子就會感覺到彈的越來越好了。

        其他也是一樣的概念,要先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才會有一個明確的目標。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問對問題、查對資料、找出真正需要的練習,再去安排時間練到會。

        先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就不會像無頭蒼蠅似的不知道要幹嘛了。

      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